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581章 脑子有病吧(第2页)

第581章 脑子有病吧(第2页)

后面,讲实话就是楼令悟了!

没错!

楼令真的悟了!

世界上只有适用的制度,没有绝对完美的制度。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当代人的特有观念,大概只有孝道会被永远提倡。

没有多少人接受新的观念,对吧?

他们却是会角逐能够看得见的利益!

楼令悟到就是对外人在今后只做不说。

对内?子嗣或族人、家臣,便算是楼令的“内”了。

为什么要去那样做,做了有什么好处,能够对长久的未来起到什么影响,等等之类需要归纳且分节奏将观念和思想教导出去。

实际上,大一统观念并非一朝形成,那是历经近百年的战乱,很多人看到荼毒遍地,看到了民不聊生,也看到了自己的出路,由很多人进行思考或讨论,慢慢出现了大一统的思潮。

谁第一个归纳并总结不一定很出名,去真正实施行动且推行得到延续才能作为一个很重的符号被记载于青史之上。

例如说,奋六世之余烈的始皇帝,他完成了几代人的最终目标,世人只记住始皇帝,压根没有多少人知道“六世”究竟有谁。

关于大一统理论有两个,一个是商鞅提倡的武力一统,另一个是董仲舒建议的文化一统。文武两相进行结合,才让大一统变得完整。

楼令要从零开始,有很长的路要走。

“收拢部队,最迟二十天之后撤军。”

郤锜才是全军统帅,他不是事事都询问别人的意见,认为应该做什么,下达了命令。

由于时间仓促的关系,晋军在楚地的收获没有多么夸张,重大意义在于成功入侵了楚国的本土。

时间来到撤军的当天,晋军有序地向北撤退,会合了来自其他国家的联军,一路没有波折撤到郑国的土地上。

在晋军撤退之后,子革率军赶到“方城”附近,没有对晋军展开追击。

“追?你去追吗?”子革面对孙安的提议,脸色极其的不好看。

孙安之前并不在封地,应征去参加对吴军的战争,回到封地看着一片狼藉,心止不住流血。

“不追?连做做样子都不做吗?”孙安极其不甘心。

晋军肆虐之后的“叶”地,城池倒是没有陷落,外面的村庄却是全空了。

什么叫全空了?就是人消失不见!

孙安到现在都不知道村子里的人是逃了,亦或是全被晋军带走,只知道不管是哪一种,家族都损失惨重。

“是你孤陋寡闻,还是患了脑疾?”子革本就很烦,讲话客气不到哪去,说道:“晋国现如今便是挂在正空的烈阳,我们根本无力与之正面抗衡。真的想打,至于一次次躲避,明知道晋军侵犯本土,集结好大军又等晋军离开再拖拖拉拉过来?”

孙安还真不知道楚国的实情,被子革一顿批,批得目瞪口呆。

主要是叔孙敖过世之后,孙安没有在中枢任职,还活在楚国强大的过去。

毕竟,现在没有电视、广播、报纸之类,想要获得信息太难。

这样一来,没有参与到各种大小事里面,想知道大体情况都困难,不用说了解实际的本质了。

楚国现在的麻烦很多!

他们被吴国接二连三入侵,作为大国的体面被丢在地上踩踏,无论如何都需要报复回去。

楚国想报复吴国的话,不能再小打小闹,怎么都要集结出五万以上的部队。

然而,公子罢指挥失误,不说全军覆没,怎么都要折损两三万。

更重要的事情是,晋军这一波入侵楚国本土,给予楚国上上下下造成了各方面打击很沉重。

晋军的打击不限于消灭多少楚军,到底从楚国掠夺走了多少人口或物资,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上面。

仅仅是公子罢不战而溃,传到楚人的耳朵里,不免要怀疑有没有资格与晋军正面交锋。

子革过来之前参与朝会,亲自见识了庙堂之上人人色厉内荏,实际上尽显黔驴技穷。

并且因为子重病逝,不知道多少认为够资格的人想着竞争新一任的令尹职位。

没有角逐出胜利者之前,胜利者不能服众,恐怕很难让楚国将想要展开的行动实施起来。

“好好舔伤口,争取明年南下找补。”子革看在叔孙敖的面子上,对孙安进行提醒。

孙安:“……”

另一边,撤到了郑国地界的联军,他们来到“新郑”再次驻扎。

与此同时,本来在入侵陈国和蔡国的郑军也撤离了。

晋军都撤走,郑军怎么会留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