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秦国连续三年不做更变,实在让楼令不信秦国只集结三万,尤其是秦国都城圈的后方有广袤的空间,游动状态下的秦人有没有奉命集结,真的很难进行窥探。
“谨慎一点总是没有错。”楼令就觉得自己适合负责与秦国交战。
其他的卿大夫,他们长期打守规则的战争,不说思想僵化什么的,起码没有楼令应付起诡诈的秦国君臣会显得更靠谱。
楼令的谨慎得到应有的回报!
在派人前往渭水南岸侦查的第二十七天,有斥候进行汇报,在“戏”和“郑”两个地方都现了大股的秦人。
其中“戏”的秦人约有近万,另一个“郑”的秦人起码有两万。
“不好说往年是不是也如这般情况。”楼令获悉情报,没有产生后怕,更多的是兴奋。
郤至问道:“什么意思?”
这……
还用问的?
前两年,晋国忙着针对南方,面对秦国的袭击只光让就地防御,连援军都没有派过来,秦军压根无法埋伏前来增援的晋军。
“那就是秦国一共出动六万?”魏颗呢喃道。
楼令听到呢喃声,说道:“连续两年没有蒙受多少损失,不少秦人抢了很多财货,腰间可以悬挂头颅炫耀自己的武勇,再加上秦人好斗,哪可能不会变得更加踊跃。”
不独秦人,应该说所有人的天性都是那样子的。
“说吧,我们应该怎么做。”郤至不想再听分析了。
刚刚获知情况的楼令,他却是早早根据可能生的情况,亲自下场与族人、家臣群策群力想好了应对的方案,拿出其中的三个方案让郤至选择。
说白了,楼令身份再高也只是军佐,真正拿主意的人是郤至这位军将。
拿出三个方案,跟谋臣献策喜欢拿出上、中、下三个策略差不多,只有一个策略就是策划人和下令者,出事了会没得躲;有三个方案提供选择,一旦出事可以有很多说道,反正不用负最大责任。
楼令当然不是全部为了推卸责任才拿出三个方案,每一个都有预定目标。
“假装远道而来,吸引渭水南岸的秦军渡河,实施半渡而击,先解决那些秦军,再直扑向‘棫林’的那支秦军?”
“直接扑向‘棫林’与敌接战,吸引其它位置的秦军过来正面交战?”
“分散迎敌,依靠硬实力击败各处秦军?”
有了三种选择的郤至,以三观和境界更喜欢第二个,只是潜意识觉得收益太小。
魏颗站在魏氏的立场,理所当然更倾向于第一个方案。
要知道渭水南岸可是有将近三万秦军,他们要是一狠杀入“魏”地,哪怕魏氏有做准备,能够想象会遭到多大的破坏以及出现多少死伤。
至于第三个分散各处接战的方案?中小家族会很喜欢这个方案。
中小家族之所以会喜欢第三个方案,根本原因是他们一点不怵跟秦军正面交锋。这种打法也会让他们的收益最大化。
“无论是选哪个方案,一定是先跟‘棫林’的秦军交战,对吧?”郤至问道。
楼令答道:“是的。”
虽说是拿出三个方案,但讲的却只是大概,需要等郤至拿好主意,肯定是要更细化了去解释。
“我头疼。”郤至不断揉自己的太阳穴,分明就是无法适应这种复杂的交战模式:“你拿方案,由你来选。”
楼令就知道会是这样,说道:“那就选第一个。”
每一个方案都有失败的可能性,更不可能说尽善尽美,其中让泾水周边的秦军撤回本土的可能性最大。
既然都有不确定性,主要奔着消灭渭水南岸秦军的这一个方案,无疑是可以让晋军有更大的保底。
郤至想到了什么,问道:“半渡而击……,半渡而击……,这是不是宋襄公旧事啊?”
这就是着名的“蠢猪式任意”的那一个故事。
宋襄公本可以趁楚军渡河期间起攻击,至不济也能阻止楚军渡河,结果不但让楚军安全渡河,还给予了楚军列阵的时间,结果送宋襄公非要讲仁义,搞得宋军大败落幕。
到底是不是蠢,前文已经有说过宋襄公为什么会那样做,不作累牍了。
楼令所生活的(春秋)时代,没有人认为宋襄公愚蠢,原因是规则就那样。
“现在不讲那事情。由我下令,那你们主意听,别分心。”楼令真的知道多数贵族思想僵化,不说掰碎了说清楚该怎么打,他们搞不懂搞打法。
当然,楼令才不会掰碎了去讲,真这样做与教导兵法又有什么区别。
楼令使用强横的方式,要求某某谁去到哪里,遭遇到什么情况就做什么应对,根本不解释为什么要那样做。
一些脑子灵活的人,他们听着听着就反应过来:“这分明是打开新领域啊!”